难忘历程,蹉跎岁月(一)
九团五营24、26连 上海知青 吴怀平
谨以此文献给我农场的战友
流年似水,太过匆匆。感觉还在懵懂时,竟已步入老年期。回首此生,并无值得炫耀事,然而当年作为"知青"的经历,却是刻骨铭心,难以忘怀。 四十五年前,一群上海知青,被上帝之手高高举起,然后冷冷地抛向江西鄱阳湖畔的鲤鱼州,那年我们还不满十七岁。环顾四周:草深深,水茫茫,路在何方?难道我们就要在这里地老天荒?每个人内心彷徨。 当晚我们住进大草棚,左边是男生,右边女生,中间用草帘隔开。地上铺着稻草,每人一张席子的位置……打通铺。那晚,天是那样地黑,又是那样地冷,刮起风,还下起雨,我们和衣躺在草铺上,象无助的羔羊。都说世相迷离,难道我们小小年纪,就在浩瀚的人生中,丢失自己? 忽然,女生那边传出惊叫……有老鼠!七手八脚赶走老鼠,才发觉屋漏偏遭连夜雨,行李湿了一大片,更无法入睡了。女生那边传来啜泣声,一会儿成了一片低沉的哭泣,男生也受到感染,最后索性大家一起哭,风声,雨声,夹着我们的哭声,很久,很久……以后才知道,这只是苦难的开始,相比八年多的磨砺,这一晚,简直算不了什么。
难忘历程,蹉跎岁月(二)
九团五营24、26连 上海知青 吴怀平
谨以此文献给我农场的战友
南昌"滕王阁”,门口写有一幅对联"落霞与孤骛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。描绘的就是鄱阳湖美景,我曾无数次站在大堤上,眺望鄱阳湖,却难有闲情逸志去欣赏它。知青的生活极其艰苦,一年四季除了农忙或节日,饭碗中难见荤腥,而每天沉重的劳动,本不该是我们这个年纪所应该承受的。
三月初,春寒料峭,我们就卷起裤腿赤脚下田,每天收工回家,两腿红肿,冻得已经麻木。作为男劳力,我们必须学会耕田,耖田,耙田,耥田……牛在前,我在后,拽着缰绳,挥着鞭子,人与牛一齐被命运牵着往前赶。 四月”春插",领教了"脸朝黄土,背朝天"的滋味。十几天插秧结束,说腰快断了,绝非虚言,不少人终身留下"腰肌劳损"的毛病。 七,八月"双抢”,简直就像进"炼狱”,不死也得脱层皮。所谓"双抢”(抢收,抢种),在有限时间内,依靠有限人员,在广阔田野上,每寸土地都不能落下(收,种)两遍。白天毒日爆嗮,大地微微在颤抖,仿佛天空在燃烧,晚上蚊虫叮咬,……至今回想起来,仍然不寒而栗。熬过"双抢”,"秋收"相对好扛过去。 但是更让人犯愁的还有冬天”挑大堤”。我们农场是围湖造田而来的,每年大堤要加固,靠得就是原始的人海战术。冬季人家是农闲,我们冒着严寒,顶着风雪,玩命地挑土爬坡,每担150斤重的土块,来来回回已经把我们压傻了,脑子一片空白。领导甚至喊出口号:大雪大干,小雪特干,不下雪拼命干!…… 荒诞的年代,疯狂的举动。
 图片来自鲤鱼洲情怀网
|
评论